• 怎样发挥教辅的作用

    信息发布时间:2018-09-05 06:09:25

    内容:

   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,国家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,针对学生的大量教辅作出了严格的规定: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能强制性为学生统一定制教辅资料。这一规定的推出的确让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解脱了不少,可是好景不长,“考试”这个指挥棒驱动着家长不得不“自愿”为孩子主动性购买已经被指定的资料,原来统一的行动被家长的主动“出击”所代替,教辅的市场依然是如火如荼。教辅的这种“曲线”购买给农村的初中带了奇特的景观。新华书店做为国家唯一正规的图书教辅销售渠道,经过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协商,终于达成了“省教研室主编的《基础训练》准入学校”的协议,但协议有说明“必须是学生自愿的购买”,因而学校在做工作时就犯难了,很多学生不要,有时一个班购买者刚刚一半,那么教师以后该怎样用呀!讲也不对,不讲更不对,左右为难,部分老师就提出干脆不用的说法。可是单靠课本确实不能有效地巩固知识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,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。面对升学的诱惑,学生本应该积极购买的教辅,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令人为难的局面,笔者就此和很多学生及家长交流过。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、课本上的还学不会呢,何必再要这些东西;家长认为一套上百元这么贵,孩子很多题又不做,要这些没有太大的用。听着学生、家长的理由,我没有立即向他们讲教辅的作用,因为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定位就是初中毕业后打工,给他们讲得多了倒可能起了负面的作用,但是他们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,现实的农村初中就是这样的情况。可学校也不要抱怨家长的不支持,而要多想想办法让教辅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才是唯一的出路。很久以来,我们对教辅的共识就是:课后的练习。这个定位也让学生觉着教辅是可有可无的东西,其实教辅不能都放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去做,而是要巧妙地引入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中,让教辅成为教学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,尤其是《基础训练》教师更要充分利用。它不仅设计了专门的课前预习环节,还有特别适用的课堂练习、学习延伸两个部分,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资源。现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四课时《亚欧的河流》为例。教材的正文只有两小段内容,可是活动特别的多,单纯让学生依据教材自学、解决活动问题的话,不但效率低且课堂纪律就难于掌控,然而这位执教老师就把《基训》中的有关“莱茵河-多瑙河”的阅读题做为开头曲,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。随后教师利用读图题让学生认识了主要的河流名称及位置,让学生在地图的世界里傲游一番,接着通过对著名湖泊的趣味讲解,让学生对亚欧的湖泊了深入的了解,这时已经不知不觉中度过课堂一半的时间,这时老师才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两段文字,且完成《基训》上的预习习题,由于有前面那么多知识的铺垫,学生当然完成得快且准。紧接着老师与学生进行了课堂小结,之后老师把基训的选择题以“比谁快”的形式做为课堂的反馈练习,学生的兴趣盎然,最后是订正答案、适时强调了。在这样的课堂上,学生再也感觉不到《基训》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性资料,而是课堂的必需品,是展示自己能力的基础所在,没有它课堂就会大失光彩,没有它自己就难于理解知识,一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,学生怎会不喜爱《基训》,更不会不要,因此教辅作用不是在课下,而是在课堂,这其中需要教师创造性引入、创造性地与课本知识实现有机的结合,也只有这样教辅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。